最近看了日本电影《彼布利亚古书堂事件手帖》,虎头蛇尾,看得我直叹气,多么好的题材啊:旧书店、夏目漱石、太宰治……这些元素对一个喜爱文学的观众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前半部还不错,后面越来越糟,结尾为了太宰治的初版《晚年》,三人追抢,海边格斗,简直就是烂尾。如果它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也就不去说它了,明明可以赢的,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真是意难平。
夏目漱石和太宰治,是这部电影的“关键词”,电影的现在部分和回忆部分都与这两位作家有关。我对太宰治的兴趣不大,年轻时看过他的《斜阳》,之后就没碰过他的小说了。对夏目漱石,我是“心有戚戚焉”,时不时还会读读,《哥儿》《三四郎》《后来的事》《门》《心》皆精彩,有老派文人的作风,书写知识分子的日常和精神,雅俗共赏,他在日本妇孺皆知,所以,被称为“国民大作家”。
电影里,外婆年轻时和一位作家有一段婚外恋,这位作家送给外婆一本夏目漱石的《后来的事》,外婆珍藏一辈子,不许别人碰。外婆去世后,外孙拿去彼布利亚古书堂请店员估价,故事由此展开。外孙的名字大辅是外婆取的,因为大辅和小说《后来的事》男主角代助发音近似。《后来的事》讲了一段禁忌之恋,男主角代助爱上朋友的妻子,小说写得真是隐忍、含蓄、暧昧、唯美。开场写道:“谁从门前匆匆跑过的脚步声,使代助感到有一双厚板大木屐从空中掉入自己的脑袋。……看看枕旁,有一朵重瓣山茶花掉落在席子上。代助昨天夜里是的确听见这朵花掉下来的。他觉得那声音就同一只橡皮球从天花板上掷下来一样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