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到他人的信任…”

星云大师说:分享故事:汉代庞仲达任汉阳(中国武汉三镇之一)太守时,很重视辖区内贤达人士的意见。当时汉阳郡中有一个具有特殊节操的教育家,叫做任棠。某日庞太守特别亲访,但任棠却不与其交谈,只是将一大棵蕹白(又叫空心菜或通心菜)、一盆清水放在门口,自己则是抱着孙子,蹲在门槛后面。

庞仲达随从见任棠如此踞傲无礼,想加以斥责,但仲达却说:“我想他大概是要我明白怎么做太守的;一盆清水,是要我为官清廉:拔一根蕹,是要我敢于惩治豪强;至于抱一个小孩,就是要我能够体恤弱小啊!”庞仲达讲完后即笑着离开。从此以后,庞仲达更加勤政爱民,广泛的了解民众需求,并造福百姓。

除私

然而,私之一字,却是人性与生俱来的弱点,大私或许还能让人有所警惕,但小私却总会让人觉得,就小贪一次又何妨?这里就举一个故事:小孩在学校偷了同学的原子笔,父亲知道后,立刻给儿子一记耳光:“你怎么可以偷人家的笔呢?你要笔,爸爸可以从上班的地方拿一大包给你。”

爸爸以为从办公室拿一包原子笔不算什么,可这还是个人私行,虽属小私,但涉社会公共事务,所以就有这样的一句话:“小人贪利,事本非常,所可恨者,银两中饱私囊。”然而所谓:“人之惑,惑于私,除私则明去除私心”,我们能抑制小私小贪,就能慢慢去除私心,就是一个清廉者。

做官要有做官的风格,领导人要有领导人的风格,大人物就要有大人物的风格。《论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如果在上位者乱失了风格,不能以德化民,以廉服众,国家社会、团体机关形象就会受到摧残,其损失将难以估算,可说是最失德的事。因此为官者,理应重清廉甚于生命。

夜气

处在社会的大染缸,处处有诱惑,我们又要如何保持清廉正直呢?再分享故事:东汉中期以后,朝政腐败官吏贪污。但是在孜帝时,杨震却是当时的一股清流。某日他被任命为官,赴任途中时,王密突然来访,两人有师生情谊。只见王密从怀中取出十斤黄金,要感谢杨震的教育之恩。殊不知杨震说:“你应该把这份心意回报给朝廷、百姓才对。”王密却说,现在是深夜,不会有别人知道此事的。杨震一听便怒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当场愧得无地自容。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有一种夜气的说法,也就是在夜阑人静时,一个人只要端坐省思,自然就会有一股明是非、别善恶之气,而这股气,人皆有之,但是要靠不断的修持,才能永保清明,不受蒙蔽。

我们何不问问自己,夜深人静时,我们平日的所作所为,对得起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