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史料笔记《独醒杂志》读及北宋王安石款待客人一事,莞尔。

有一天,有个略沾姻亲关系的年轻人萧氏来访,王安石留他用餐,菜肴很简单,只有一点猪肉、菜羹和两枚胡饼而已。所谓胡饼,就是芝麻烧饼,中间部分撒了芝麻,薄而香,非常可口,周遭部分则厚而硬,淡然无味。生性骄奢的萧氏,拿起胡饼,只啃了中间的部分,周围那一圈面饼则弃而不食。王安石不慌不忙地拿起被他丢弃的饼圈,三下五除二,吃得一干二净,半点饼渣也没有留下。萧氏的尴尬,可想而知。《独醒杂志》记述这事,旨在突出王安石节俭的个性,然而,我想,王安石此举,多少也带着一点“以身作则”的教训意味吧?习惯挥霍的萧氏,到底会不会因此而改掉浪费粮食的恶习呢?我看未必——自小家里不曾教导他珍惜粮食,成年的他已积重难返。

去年,中国成都一家餐馆根据“闭路电视”的画面,翻拍了一个以真人实事为依据的短视频,旨在提醒大家珍惜粮食。视频中,一对父子到餐馆吃自助餐,桌旁放置着一个垃圾桶。一开始,父亲便对孩子说道:“吃多少,拿多少。”然而,孩子却把父亲的话当耳边风,反正自助餐食予取予求嘛,不吃白不吃。他一口气拿了许多食物,向父亲炫耀道:“爸爸,您看,我拿了超多大鲍鱼!”他夸下海口说:“我随便都能吃得完。”结果呢,吃不下,趁着爸爸上厕所的当儿,偷偷将剩余的食物倒进了垃圾桶。父亲回来后发现,有了惊人之举——他从垃圾桶里捡出儿子的弃食,放在自家盘子上,吃。孩子试图阻止:“爸爸,这些食物是脏的,您别吃!”父亲不顾劝阻,继续食用,并说:“食物得来不易。”父亲此举感动了孩子,孩子抹着眼泪,说:“爸爸,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