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0年代有一半属于北京,到了2000年代,则泰半时间在上海度过。我在北京的身份纯属企业代表,来到十里洋场的沪上,标签就比较多元,先是媒体的驻沪特派员,后来又多了个研究生的身份。2011年开始,那时又转换职业角色,变成非常驻,经常出差往返上海和周边省市的企业人。驻沪年月比驻京还长。

派驻上海的那几年,总共住过三个地方,分别是淮海中路,靠近新天地的济南路,以及离市区不远的虹口区欧阳路。搬离市中心的原因是虹口住处靠近复旦大学,2003年我到复旦国际关系学院修博,从住家到邯郸路上的校园相对近得多。住在欧阳路的那几年,有幸与大文豪鲁迅隔着时空做邻居,鲁迅故居就在步行距离的山阴路上,那一带还有个上海人熟悉的鲁迅公园。

每逢周末,我喜欢信步走到鲁迅公园,那里是上海人,特别是退休一族闲适生活的剪影,偌大的公园总有独处或三五成群的民众,有的打太极、气功,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把曲谱贴在树干上,拉开嗓门忘我地唱歌,也有蘸水在地板练大字的书法爱好者。年长武者们功架十足,拳脚利落,从纯熟的身手看,可想而知身怀绝技,当年肯定是个“练家子”,那些唱歌跳舞的,功底深厚,即便年纪大,仍然嗓音嘹亮、舞步轻盈,显得很专业,不少当年就是歌舞团的成员。我对鲁迅公园的“夕阳无限好”场景,留下美好的印象,退休的岁月就该如此丰富多彩,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