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苏卡诺时代,阿姨住在印度尼西亚,当时是印尼和中国最和谐的年代,印尼社会里的华裔和土著和睦共处,民族间没有隔阂,是完美的国家。华裔像是找到他们的第二故乡,华文、华校、华文刊物都有,华族节日可以自由庆祝,华文媒体广播不缺,还有不错的表现,方言掺杂印尼文,体现多元和谐的社会特色。
尤其是华裔,他们的谋生和居住环境,比祖国更宜居,华裔的人口逐步增加许多。几乎印尼的华裔都报读华校,进修印尼文是为了谋生和沟通方便。华校不只办到高中,还要继续开办到大学,也是华社的愿景。阿姨高中毕业后就前往香港念中文系,毕业后回返印尼担任高中课程导师,是她人生最向往的境界。岂不知,印尼社会开始动乱,在短时间内就撤换了总统。新总统苏哈多上任后推出颠覆性政策,华裔噩梦开始。
华裔首当其冲,华校被关闭,华文刊物、华语媒体一律被禁,华人节日也禁止庆祝。美其名就是要华裔必须忘掉他们的族群来自何方。华裔只能用印尼名字才能融入社会。一些有识之士觉察到危机的开始,今后他们的姓氏将不复存在,联系自己祖宗姓氏的根都没有了,还是华裔吗?因此在改名字时,凡是姓林的就改成阿林,才能永保姓氏不被灭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