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思良:纽约的建筑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2017年10月中旬,“和平号”来到纽约港。那年6月,我读了安·兰德(Ayn Rand)的《源泉》(The Fountainhead),小说主人公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建筑师,书里所描述的纽约“建筑万花筒”,给人强烈的梦幻印象。当我有一天真实地流连忘返在这座摩天大厦的森林中,兰德的文字在心头变得异常鲜活。

尤其那几趟坐出租车穿梭来往于城市的大道和街口之间,十几二十分钟内,一路从车子天窗望出去,两边快闪而过的每座大楼的顶部,其材质、设计、装饰和雕刻等,变化层出不穷,细节美不胜收,可以说,没有一座高楼建筑是和附近的或者更远的或者城市里任何别的高楼建筑具有重复相似的格局,几百上千座魔幻现实的建筑∕建筑群前呼后拥,峰回路转,形成一个有机协调的统一整体,展现“世界之都”的绝佳风采和貌相。

我预先做了功课,那天实地对照观赏,颇有收获。重建的世界贸易中心一号、三号和四号楼属于“后现代主义”,还有“解构主义”的美国银行大厦(Bank of America Tower),“客观主义”的大都会保险公司大楼(MetLife Building),更见到一些高科技风格的“魔方”楼块,毗邻争雄的“未来主义”和“新文艺复兴式”的建筑模样,等等等等,它们一股脑儿呈现出类拔萃的原创性和想象力,而风头正健的特朗普大厦(门口有警察执勤守卫),看上去就是一座比较中规中矩的办公楼,并不见出众的特色。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