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刚到深圳没多久,前同事就找我给她恶补中文,原来她三个月后需要带团考察上海和深圳的一些科技网络公司。她的英语能力特别强,中文就弱些,为了这次的考察鉚足了劲,拼命地背下一些专业术语,希望到时与中方交流时能够听得懂,用得上。考察结束回到新加坡后,她说这次的行程让她重新审视了中文和中国的重要性,还打算去报读中国通商的课程。

不仅是她,我在新加坡从事的工作虽与中文有关,但来到深圳后还是察觉到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及自己的不足。

第一次有这种感受是刚到深圳两三个月,朋友们在聊天时说起一个词“塑料姐妹花”。我盲猜应该是指感情很好,友谊长存的那种好姐妹吧,毕竟塑料花可以保存很久啊!后来忍不住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它指的是“表面上很要好,但其实特别假,会勾心斗角,虚与委蛇的朋友。”入了一些宝妈群后,这类网络词汇更是比比皆是, 虽然都是中文字,但若不搜索下意思,我都不太理解大家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