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跟朋友说,心情紧绷时,不妨阅读香港作家西西的作品。西西阅读涉略广泛,文字简洁、童言童语式的语言风格,开拓读者的想象,引领读者体验阅读经典名著的愉悦。她在首本阅读笔记《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提到阿根廷作家博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30多岁时,曾在市立图书馆任职,职责是分类和编书目。据说第一天上班,博赫斯就编了400本书的书目,同事看在眼里,劝告他每日编八九十本书即可,否则其他人很快就无所事事。后来,博赫斯把整日的工作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看书。

读到这里,我多希望博赫斯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帮忙搬书店,相信以他的博学多才,过人的辨书能力,我们可更快在新店安顿好。两周前“告别桥北最后之约”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书本一本本下架、分类、逐个封箱、记录;到了新书店,马上拆箱、一本本上架、排书、打扫,尘埃满天,粘嗒嗒的肌肤是自我存在感的最佳印证,晚上回到家,精疲力尽,体力透支时思绪最不清晰,临睡前拍拍肩膀,至少现在生活目标明确——处理眼前100多箱的书,醒来后又是向前进的一天。最不可思议的是,那晚因想象博赫斯出现在生活后,我竟安眠到天亮。

搬迁,是移动,是城市人的宿命;移动的过程,即是在路上(on the road),是旅人前往目的地的路途中,与平日的生活作息有异,就像搬店的这段期间,我无法在书店值班,或进行编辑的工作,从精神层面来说,这种开放式的生活步伐,让我这在岛国从事微型华文出版和独立书店的做书人,有机会从另个角度省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