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屈原无粽讹龙舟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上期文章说端午和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其实并无关联,因为端午是长江流域百越先民在屈原诞生前的远古时期就已经订立的祭龙日。至于端午节还有哪些事儿竟然也同样和屈原无关?且听这回分解。

误会最深的恐怕非粽子莫属了。这不会是误会吧?小学的黑板都是这么教育孩子们的:为了保护爱国诗人屈原的身体免受鱼虾损伤,楚国百姓们纷纷将粽子投入汨罗江。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粽子”还没造出来!汉代《礼记·曲礼上》篇中所记载的“苞苴箪笥”,有人硬说那就是粽子的原型。据考证:“苞苴”本指“以草苇包裹鱼、肉”,而“箪”是圆的竹筒饭、“笥”则是方的竹盒饭。话说孔老夫子最中意的爱徒颜渊,不正是凭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获得老师高呼“贤哉,回也”才流芳百世吗?其中的“箪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兵士们随身必备的行军口粮——便携式“竹筒饭”。至于“箪笥”的材料和腌制法,2016年本栏拙文《鲊、鮨与寿司》也已论证过日本寿司其实源自中国的箪笥,此处便不再赘述了。总之,无论“内容”或“形式”,“苞苴箪笥”都和“粽子”相去甚远,不可混为一谈。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