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遇到一位旧同事,寒暄几句。道别后每事问的侄女忙打听她的职位,她退休前是个打字员,见侄女大惑不解,便略加说明,以前招考文员是要报上打字速度的,大公司更设有打字房,专为高层服务,内里成员全是精英,要明白领导们的潦草字体,也要看懂秘书们的速记符号。他们是同事们巴结的对象,春江水暖鸭先知,能够早些知道公司政策,自然受用不尽。后来私人电脑渐渐普遍,打字员失去了重要性,打字房亦解散了,这个行业也走进了历史。

牛车水街角有些代人写信的摊档,从唐山过来的人,信件是他们和祖家的唯一联系和心灵慰藉。收到家书,要找写信人解读和回信。他们比闺蜜更亲密,因为尽知顾客的秘密和悲欢,有时也提供适当的心理治疗。不要以为光顾写信摊的只有外地人,升斗市民,收到政府的英文信,也要请他们帮忙。但随着教育普及,文盲渐少,这些写信摊档只好永久消失。

不远的街尾,在春节前是挥春档聚集的地方,本钱少,获利丰,很多书法好的老人家都凭卖挥春发一笔新年财,我也是其中一位老主顾,但印刷挥春一出,字体繁多,大小随意, 价格相对便宜,手写挥春失去市场,几年前开始便找不到这些摊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