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娜:盂兰盆节的灯与火

在中国广西,放河灯的时候,河上彩灯漂流,河岸游人如织。(互联网)
在中国广西,放河灯的时候,河上彩灯漂流,河岸游人如织。(互联网)

字体大小:

不论是放河灯或送火,都是心存善意的人们,以河灯、火光引路,将亡灵送到另一个世界。

岁月在疫情中悄悄流逝,明天就是农历七月半,转眼到了大疫后的第三个盂兰盆节。这天电视上看到,停办了两年的七月实体歌台,又开始在城里各角落开锣,但因为当下行情不佳,物价高涨,歌台费用也随着增加,歌台场次因此减少。新闻中受访的歌台台主,感叹七月歌台虽已复办,却是时不我与,今不如昔。

记忆中,自从陈子谦取材歌台的电影《881》问世后,直接炒热了新加坡的“歌台文化”。有一度,七月歌台的规模越做越大,“歌台”几乎等同于中元节。我曾经也想过,七月里,新加坡各角落那此起彼落,有劲歌热舞现场表演的“歌台”,在其他地区的华人看来,是不是另一种“异国情调”,是“南洋”独有的七月风俗?

过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她对盂兰盆节之深刻描绘。在萧红笔下,七月十五放河灯是件大事,一到了黄昏,奔着去看河灯的人就络绎不绝,“哪怕终年不出门的人,也要随着人群奔到河沿去。”河灯有白菜灯、西瓜灯,还有莲花灯。另外,“和尚、道士吹着笙、管、笛、箫,穿着拼金大红缎子的褊衫。在河沿上打起场子来在做道场。那乐器的声音离开河沿二里路就听到了。”

萧红写道:“七月十五日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脱生,缠绵在地狱里边是非常苦的,想脱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每个鬼托着一个河灯,就得以脱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之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河灯这件事情是件善举。”

之所以记得《水浒传》里有一段关于盂兰盆节放河灯的描述,则是因为施耐庵以盂兰盆节为背景,说了黑旋风李逵以斧劈死年幼孩童这个令人发指的故事。

《水浒传》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的主人翁美髯公朱仝,是施耐庵笔下一个情深义重,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好汉。朱仝为了救雷横,被判刺配沧州牢城。沧州知府有个年方四岁的儿子特别喜欢长着长胡子的朱仝,于是知府让朱仝早晚抱着小衙内出外玩耍。这时适逢盂兰盆节,施耐庵写道:“年例各处点放河灯,修设好事。”

盂兰盆节这天,朱仝抱着知府儿子往地藏寺里去看放河灯,途中朱仝却被雷横借故支走,黑旋风李逵则乘机劫走小衙内。为了断绝朱仝后路,逼他上梁山,宋江竟然设计让李逵杀死知府儿子。当年读《水浒传》,读到李逵将小衙内“头劈做两半个”,简直触目惊心,对梁山好汉也因此有了疑问。

我不知道施耐庵为何将如此惨不忍睹的情节,安排在盂兰盆节发生,但也因为这段描述,让我们知道,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放河灯”已是盂兰盆节民间习俗。

有一回读报,读到广西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前后,仍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河灯歌节。从图片上看,放河灯的时候,河上彩灯漂流,河岸游人如织。倒真有萧红笔下看河灯的热闹景象。

盂兰盆节也是日本传统节日,而且是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过去读过的资料说,日本的盂兰盆节是在其飞鸟时代,自中国隋唐时期传入。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农历使用阳历,盂兰盆节也随之改为阳历8月16日。

许多年前读川端康成的《古都》,知道了京都在盂兰盆节有五山送火这回事。川端康成在小说中描述了京都在8月16日举行的送火风俗:夜里将火把抛上空中,以送别到空中游荡的鬼魂回阴府,后来烧火把渐渐演变成在山上焚火。

《古都》又详细说了,山上焚火又以东山如意岳的“大字”为正统,其他还有金阁寺附近大北山的“左大字”,松崎山的“妙法”,西贺茂明见山的“船形”,上嵯峨山的“牌坊形”。有意思的是,川端康成写道:“这五座山相继焚起火来,在约莫四十分钟的焚火时间里,市内的霓虹灯、广告灯都一齐熄灭。”

据我所知,每年8月,京都在五座山岳上燃烧的篝火,各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古都》描绘了主人翁千重子看见如意岳的“大字”篝火时,心绪为之波动:“火光映照的山色和夜空,不由得感受到这是初秋的景象。”

读了《古都》后,有一年8月到京都去,很想见识一下什么是五山送火,无奈行色匆匆,终究无缘观看川端康成笔下,火光映照的山色和夜空。

尽管经过岁月流转,各地文化习俗有异,但各地华人,甚或日本人,对待盂兰盆节或中元节的初心都是为了普渡亡灵。不论是放河灯或送火,都是心存善意的人们,以灯及火光引路,将亡灵送到另一个世界。这时想起七月歌台,其本意应该也是心存善念,借歌舞以娱乐亡魂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