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冤家身受苦…”
星云大师说:分享故事:一个男人和邻居平时相处得很和睦,但因一件停车的小事发生争吵,就此产生了隔阂,不仅不再打招呼,也互相猜疑。一天,男人遇到一个神仙,神仙把他拉到一旁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都可以说出来,我帮你满足,但是不管你许什么愿,你的邻居都会得到双倍。”男人听后,不禁开始在心里打起了算盘:“我若是要一间房子,我的邻居就会得到两间,我若是要1亿,邻居就会得到2亿。这样下去怎么行,他怎么能过得比我好?”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向神仙许愿:“我要你弄瞎我的一个眼睛!”这样的要求,连神仙也摇头,只能说:“人性的愚蠢,莫过于此。”
慈悲
佛教认为,凡夫众生累劫以来,积聚的习气太重,所以要调伏顽固难化的心,也不是那么容易。佛陀在经典里,曾把我们的心作了种种的譬喻。例如心如盗贼劫功德、心如冤家身受苦等;一个人平时有老师或良友在身边教育我们,给我们觉悟,那是好事。然而,不管我们身边是不是有那样的人,那只是“缘”,真正能“灭心中火”的,还是要靠“因”,就是自觉。所谓自觉,就是自我要求和自我启发。
然而,许多人的困扰是,勉强控制瞋恨心,反而会愈控制就愈痛恨自己,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许多犯了罪后悔的人,就有这样的体验。因此每当瞋恨心生起时,我们要告诉自己,情绪不能用控制的方式来处理,须采取疏导方式,才能真正地化解瞋心。
如何疏导?可提醒自己,瞋恨和慈悲是相对的,因此只要我们多培养、增长慈悲心,瞋心自然就会减少。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事情,转变自己的情绪,以更积极的慈悲心、爱心来看待世界,才是慢慢化解瞋心最好的方法。
本性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常常问自己:“我今天心里产生了多少慈悲心?瞋恨心有没有显露出来?或是心中有瞋恨,但是没有显露?”就如“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语言、心里的念头,有了这个自我检讨的工夫,瞋恨心也会愈来愈少。
这就如同自己的身体,血管里的血液是自己的,是自发的营养,对增进健康有最大的功效与帮助;如果靠打针、注射营养剂,这些总是外来的,利益有限。所以禅门里也有所谓的“由门入者,不是家珍;从心流出,才是本性。”
《星云大师点智慧12》以及《点智慧·漫画6》已经开始出售,读者可到全岛各大书局及ZShop集品店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