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娜:给小朋友说故事

五本为本地学子量身定做,具有本地色彩的童书。(周星衢基金提供)
五本为本地学子量身定做,具有本地色彩的童书。(周星衢基金提供)

字体大小:

他认为汉字比拼音文字难学,要吸引小朋友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不能欠缺有趣的儿童文学读物。

在周星衢基金盛意邀请下,我和四位本地文学界的朋友:刘培芳、孙爱玲、李选楼及郭诗玲,第一次为小朋友说故事。两年前,周星衢基金的两位干将曹蓉和宝玲与我们有约,说计划为本地学子量身定做,创作具有本地色彩的童书,为推广儿童阅读尽点绵薄之力,希望我们能助一臂之力,说说小朋友爱听的故事。

当时,大家都还真的有点犹豫。毕竟童书创作是另一种文学领域,而我们都从来没有为小朋友写过书,心里难免踟蹰。

可那一次,我们终于明白何谓盛情难却。在曹蓉和宝玲的诚意邀约下,大伙儿终于返老还童般,以童言童语给小朋友说起故事。于是孙爱玲的《水獭加加的故事》、刘培芳的《树桐爷爷的家》、李选楼的《救灾英雄》、郭诗玲的《辣弟阿角:神秘的纸巾》,以及我自己的《菲菲的假期日记》终于在两个月前问世。

作家中其实不乏爱写故事给小朋友看的名家,深受文学界尊敬的台湾大作家黄春明,就曾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过去这些年,黄春明创作了不少童话作品,出版过一系列《黄春明童话集》,例如《我是猫也》《短鼻象》《小驼背》《爱吃糖的皇帝》及《小麻雀·稻草人》。那些年,为了配合儿童文学创作,黄春明还创立“黄大鱼儿童剧团”,自编自导儿童剧,带着剧团全台湾巡回演出。

黄春明的童话读本并非一般所见的画笔绘图,而是作家亲手呈现的以撕纸构成画面的“撕画”。黄春明的童书出版后引起法国出版界注目,不久即翻译成法文出版。出版社的评价是:“黄春明童书故事题材新颖、幽默,叙事丰富令人惊奇,可以感动所有人。”

黄春明曾因不同文学活动受邀到新加坡演讲,2007年,他又应教育部“文学四月天”之邀到新加坡来,那一次,我们在活动举办前做了一次有意思的访谈,那回谈话的重点正是儿童文学。

黄春明是个很有儿童教育理念,更不乏童心童趣的大作家,其童书既能吸引读者,也能启发小朋友的思维。那回的访谈,黄春明说了他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原因,他认为汉字比拼音文字难学,要吸引小朋友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不能欠缺有趣的儿童文学读物。

至今印象深刻的是,黄春明说得一针见血:“现在的小孩要学电脑、学英文,学习华文的时间较过去少了,小朋友会觉得又难又没趣,如果这样下去,华文会消失掉。再说文学是心灵的养分,小孩更需要心灵的养分,更需要以文学来当国民素养的教材。”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一生没忽略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为小孩创作了不少经典童话,而许多人提起托翁,大多只知道史诗式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及《复活》等,相对之下,大师的童书系列却常被世人遗忘或忽略。

托尔斯泰较为人知的儿童故事《三只熊》,说了住在树林中的熊爸爸、熊妈妈和他们的宝贝小熊。这天,熊家庭一家三口离开住宿的小房子,出门散步去。

一个在树林里迷路的小女孩路经熊家,看着屋里没人,进了熊家的小房子,又看见桌上的三碗粥,把每碗粥都尝了口,觉得还是最小的那碗最好吃。小女孩后来又分别坐了屋内的三把椅子,从最大的,坐到最小的,发觉还是小熊那张最小的椅子最舒服,因为太舒服了,最后女孩竟然把小熊的小椅子摇垮了。女孩后来又在房间里的三张床中,发现最小的那张床最适合自己,躺在床上睡着了。三只熊回到家,发现了小女孩,也发现粥被吃了,椅子被坐坏了,小熊正想上前咬女孩,这时女孩睡醒了,看见了三只熊,吓得从窗口逃了出去。

这故事读来简单,却被托翁说得趣味盎然,有一回读杜杜的文章,才知道有人将托尔斯泰的《三只熊》演绎成“迷你版《战争与和平》”,说是故事中的熊家庭象征俄罗斯,而那个闯入熊家的女孩便是攻打莫斯科的拿破仑。女孩最后被三只熊吓得落荒而逃,就如拿破仑因莫斯科之役而一蹶不振。杜杜说得有意思:“原来这文学的演绎可真是海阔天空任鸟飞,到处都是传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