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一场梦里的春色,花开,花瓣随风飞飘,人们梦醒,却难忘一阵余留的香,是花,也是梦的余香。
现在不大看小说了——早些年我居然还看后宫甄嬛传原著,流潋紫笔底带着旧诗词遗风,和一点红楼调味,正好自己不大想看所谓的写实读物,逃避到宫斗故事里,并不困难。台版封面是德珍所绘,她的一册一人物,典丽秀美,容貌笔触逼真,过实而显俗,却暗合了小说的精神,架空了时代背景,就仅存一个古装的时空,刚好满足了各种仿古柔艳的想象。是某种鸳鸯蝴蝶的进化。我以前爱看刘云若,这和张恨水不同——张恨水懂得人情世故,也自带一丝温柔敦厚,刘则虽谙人世沧桑,却有烟火气的愤懑,女主人翁的人生路更加地跌跌撞撞,另有一番曲折。我早年看的是《红杏出墙记》和《旧巷斜阳》,后来看了老片子《金莲花》:林黛分饰两角,妙龄鼓姬和深闺人妇,演得极细腻出色。后来方知是改编自《春风回梦记》,也找来读了。那个年代还有所谓民国小说影印本,《粉墨筝琶》就是那时候看的。近年来流连旧书,偶尔购得一册半本的刘云若——《翠楼杨柳》,“燕寝凝妆陌头有春色,桃花憎命团扇付秋风”,是长篇的一个中册,从第三回写起,女角叫桃玲,又有姐妹杏玲、梅玲,三女遭遇极惊险,后来查《小说经眼录》,前传有《水珮风裳》,后面紧接《桃花逐水》,和《落花归燕》;封面极美,完全符合我买椟还珠的心态,追情节的时刻已经过了,欣赏纸本的精致,倒是不错——卍字不到头的曲栏,蓝绿天色,湖光潋滟,让我想起刘还有一部《湖海香盟》。一男一女扶栏相对,女人齐刘海,穿西装外套,底下是暗红旗袍裙角;柳眉弯弯,她眼神飘去别处,顺着男子的手指望去;男子戴着帽子,还斜斜挂着皮包。顶上是翠绿垂杨,缕缕倒挂,一片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