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有了文明,开始祭祀和纪事,对日历的需要越来越明显。古代制定历法是件综合了数学、天文观测、文化政治,甚至宗教考量和经济活动的复杂大事,细阅其过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五天叫一候,三候就是一气,两气就是一节。所以一年有七十二个气候,合二十四个节气。在春分这个节气,地球绕行到“二分点”(equinox),当天昼夜同长,定为春天之始。过去农村在当天有很多庆祝活动,延续到本地的有“打小人”和“竖蛋”。打小人有迷信之嫌就不多说了。据说因为受了地心吸力的影响,春分当天能很容易把鸡蛋竖立起来。西方也有传说哥伦布就是靠这知识把蛋竖立起来,才说服了各富豪出钱资助他出远洋的。
中国南方俗语说:春分有雨病人稀,说如果春分当天有雨,全年便少疾病云。今年的春分是3月21日,我国当天全岛下大雨,应该洗净了各种病菌病毒,来年国民定将少病安康,是个好兆头!春分后约六个月是 “秋分“节气,当天同样也是昼夜同长。古人认为这是两个好的标记点,一春一秋是一年,所以在战国时代就有以春秋代表一年的说法。日本民间在这两个节气会分别举行春分祭和秋分祭,而秋分祭的主要活动是扫墓, 类似华人的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