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云

胡月宝:感恩清明

字体大小:

清明节与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并列为华族四大传统节日。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它在名称上具有 “清新明净”的字义。春天里,空气清新,阳光明亮,绿意萌发,生机勃勃,令人向往啊。然而,一般国人对清明的认知却止于祭拜扫墓追思祖先。每年4月一到,体贴的LTA便会在公路指示上亮起清明路况通知,善意提醒国人通往万礼、光明山、蔡厝港等公路可能出现交通堵塞。这也算是岛国特有的清明景象吧。

比起其他节日,清明相对冷清。首先,位处赤道的岛国,常年阳光明媚,绿意盎然,让人感受不到清明“催护新生”的自然意涵。终年是夏的酷热天气更不会让人产生外出踏青,亲近自然的兴致。其次,清明并非喜庆节日,不能欢腾地高调庆祝;清明扫墓的传统习俗更为它增添了几笔悲伤的色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谈到清明节,大家想起的不外是唐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其实,清明节之所以冷清还与缺了一样食物有关。四大传统节日,唯独清明节少了一样节日代言食品,据说这与清明节挨着寒食节有关。众人皆知并形成集体记忆的新年肉干甜、端午粽香飘、中秋月饼圆并不见于清明节,虽然也有一些人家在清明时吃薄饼(润饼)和青龟粿(青团)。在节日与商业活动并生共存的现代社会里,传统节日氛围的营造往往有赖于商业宣传手段。因此,缺乏具有商业价值的节日仪式性食品对清明节是相当不利的。毕竟,民以食为天,特定的节庆食品意味着一定的社会既存感:新年到“lohei”季,普天同捞乐融融;端午不识屈原没关系,粽子照吃龙舟照赛;中秋不放假也没事儿,送盒月饼表心意。

百行孝为先,清明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重要日子。然而,现代人更重视现世感,越来越多人认为亲在子孝更有意义,市场嗅觉灵敏的商家于是大力推广母亲节,甚至衍生出了父亲节。至于离世先人,便只刻记在冷清的清明节和遥远的坟头或灵骨塔里。某日在韩剧里再见摆桌撒酒拈香祭祖的家祭场景时,才想起国人迁入组屋后,家家户户的祖先牌位逐渐消失,原本属于常态性的家祭活动也淡出了家庭生活。

慎终追远的文化如何延续并发展?清明节其实具有“感恩纪念”的宏观意涵,属于放诸四海皆准的普世价值观,例如美国的“感恩节”,起源不同但异曲同工。或许,来年推广华族文化时,不妨将清明节重新定位为华社的感恩纪念节,重新为它注入一些活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