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了

赵琬仪:花时间的时间题

刚过去的开斋节周末,河川生态园熊猫馆游客聚集在一个角落——欣赏叻叻吹笛子,不是,啃竹子的风采。(赵琬仪摄)
刚过去的开斋节周末,河川生态园熊猫馆游客聚集在一个角落——欣赏叻叻吹笛子,不是,啃竹子的风采。(赵琬仪摄)

字体大小:

身段柔软的大熊猫千姿百态指向人生终极美学——行动不自由,心态还是可以摆得很奔放。

公共假日,我们特地到万礼河川生态园看熊猫宝宝叻叻。

烈日当空,在闹市徳士站苦等了半小时车,遇到三个拒载的司机,终于有司机大叔肯送我们到平时生态园动物比人多的万礼。

8岁的RR在徳士站消耗了一个早上的耐性,等车时安静地把玩德士站的栏杆铁柱,但脸上写着三个大字“好无聊”。终于坐上车子了,我们兴奋地打开谷歌导航计算车程。开车20分钟,走路五小时,搭公交一小时多一点……再过两周就11岁的CC挑战谷歌地图导航定位技术,开始搜寻前往北极看北极熊需要多少时间。走路五个星期?怎么可能!

抵达万礼已是中午时分,吃了午餐,我们迫不及待地去看动物。踏进园区时马上感受到中午并不是游园好时间——游人似乎比动物多,动物要不藏起来,要不树下躺着睡午觉。最欢迎我们的是海牛,优雅地在水中滑行,有一只还游向我们直到落地玻璃告诉它无法前进。

上回我们是挨着开门时间入场,从大水獭到花豹,和我们一样精神焕发,活力饱满。早晨是希望的魔法时刻,经历过漫长的黑夜,曙光重现,清晨空气暗示着新的开始、新的可能性。但感觉清新舒爽的时间非常短暂,赤道早晨八九点后的太阳开始发力,不到中午时分冲天暑气成了催眠剂,户外栖息的动物以最低活动量保留气力准备夜晚降临。即使生命形态各异,生活方式大不同,圈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和流动于有形无形边界的人类,毕生精力倾注于两件事——生存、活着。

在生存无忧的大前提下,怎么好好活着?多年前到中国四川卧龙熊猫基地参观,见识大熊猫怎么把颓树当卧床躺出瑜伽境界。身段柔软的大熊猫千姿百态指向人生终极美学——行动不自由,心态还是可以摆得很奔放。

我们上一次到河川生态园探望大熊猫是两年前,叻叻刚出世,未和妈妈嘉嘉公开亮相,只看到趴树枝打坐的熊猫爸爸凯凯。生于大疫年代的叻叻为国人压抑、郁闷的防疫生活带来新鲜感、想象力,很多人提到熊猫宝宝会眉儿弯弯,会心微笑。

这一天看到凯凯趴在大石头上,四肢舒展,以毛绒绒的肉身示范人生除了内卷、躺平,还可以趴着的第三选项。一墙之隔的叻叻和嘉嘉则待在小屋里,远距离看似宝宝缠着妈妈撒娇的样子。我们决定先去吃雪糕再来逛一圈。

再访熊猫馆已是下午茶时间,游客明显增多,追星般聚集在一个角落——欣赏叻叻吹笛子,不是,啃竹子的风采。文宣上说,叻叻继承了爸爸的活泼和妈妈的聪明。一岁半的叻叻已长得小青年模样,仰卧躺着,双掌利落地分解竹枝竹叶,尖锐的小白牙把竹枝咬得脆响。粉丝实在太多太热情,我只等到右侧位置,看个清楚,再拍张有图为证的纪念照,转身撤离。

回程召不到德士,我们改搭公交。新加坡国土面积虽小,但从北部到中部,公交时间一小时跑不掉。我想赶在太阳下山之前送小朋友回家,巴士转地铁再转巴士最快捷。RR却强烈反对了。搭地铁九个站,搭巴士十多二十个站,车程时间落差大。RR只能接受三四个站的地铁旅程,四五十分钟搭巴士游车河却没问题。

我还来不及感叹回家路漫长曲折,幸运地在汤申路上段截到德士。我可以尽快送小朋友回家,小朋友仍然可以游车河。

小朋友没有赶时间节省时间的观念。时间是体验,好的体验不好的体验不容妥协。我们天马行空地谈论搭飞机火箭太空船回家,追求的不是便利,而是体验。快慢是体验,得失形而上。

周日早晨睡饱10小时,像凯凯趴着,我思考着时间的习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