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办公室里,收藏许多有三四十年岁月的旧文件夹。多是旧时组织文化活动的会议记录、文档、海报和已经泛黄的剪报,偶尔也夹杂一些较特别的“文物”,就如1988年的“端午诗节,诗的四重奏”里,就掉出了已故诗人游川以古风信笺手写的《口占》手稿。
35年前的端午诗节,在我的“不务正业”史上,是个别具意义的分叉点。为了办当年的端午诗节,我四处打听,联系新马两地诗人,从新加坡邀请了淡莹、梁文福、郭永秀等,从马来西亚,则从更远的吉隆坡和槟城,请来了方昂、傅承得、游川和天狼星诗社的掌舵人温任平。“端午诗节”之后,我也开始从政治漫画“偷渡”到现代诗。
诗节之前,我到吉隆坡约见诗人游川和傅承得,地点选在紫藤茶坊。这茶坊,在80年代的吉隆坡是个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空间,是艺文界的码头,是个驿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