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

卓涵:母亲难为

字体大小:

曾经,一位年轻的妈妈问我:如何当一个好母亲?单是“好母亲”的定义就因人而异,至于“如何当”就更没有统一的答案。我忘了当时的答复,而今回顾,我想起了《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母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

没有一个女人是生来就懂得做母亲的,都是边做边学,然后,一边犯错,一边修正。在修正的道路上,总会因为发觉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都不足而倍感挫折。若要站在高于自我认知的纬度去养育孩子,就不得不虚心学习,上求下索教养秘诀,除了不时借鉴别人的经验,也要从前辈、育儿专家、亲子教育书籍那里吸取相关知识,然后在摸爬滚打、磕磕碰碰中慢慢地摸索出一条路来。

每个有自觉性的人都会时刻修正自己。成为母亲之后,可能就是女人此生最大的一场修正之旅,因为,孩子的到来将考验你的耐心,试探你情绪溃堤的底线,暴露你许多隐藏着的缺点和脆弱,逼使你正视自己的匮乏。你除了竭力修正自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处事心态外,别无选择。难怪有人说:养育孩子犹如一场漫长的修行,让你最终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的母亲那一代,只要确保孩子们有饭吃,有衣穿,有上学堂,就是尽了责任;孩子长大成人后,只要脚踏实地,不作奸犯科,为母的就可以顶着“好母亲”的光环到处串门子。来到我们这一代,整体社会对母亲的期待和要求远比以前高。为母的不但要赚钱养家(单靠丈夫的薪水无法应付高昂的生活费),还得身兼子女的家教(不是所有的课业都可以外包给补习老师),幼年子女的玩伴(免得手机成为变相保姆),青少年的心理咨商师(近七成青少年有心理问题),成年子女的生命导师、财务顾问等角色。与此同时,还要学会适时地放手,得体地退出。无怪乎我的周围有不少疲于奔命,内疚自责,挫折沮丧的母亲。

为人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终身职责,然而却是不需要经过任何培训或考核就允许上岗的角色。只要有生育的能力,任何女人都可以当母亲,但是否称职就另当别论了。因此,我从不随便鼓励年轻的一代生育,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胜任这个职责。除非他们真爱小孩,也有一定的能力养育孩子。所谓“能力”不单是指经济条件,还包括稳定的情绪和成熟的心智。

张爱玲说过:“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我还要加上一句: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对小孩的喜爱,并且要为之承担相应的责任,请不要贸然生小孩,那对自己、对孩子和社会来说也是一种善良。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