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船钟声

李永乐:不能等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年龄相仿的老同学和老朋友,生活的步伐确有相似之处,经历的人生阶段也几乎相同,当中就有好多位老友,中年时期曾派驻外国,驻期少则三两年,像我那样十年以上的也有几人。

新加坡是个“外向型”的小国,也是移民型的社会,外国人前来新加坡,为岛国经济做出贡献,本地人“出走”到外国打拼,这来来往往已是常态。回想30年前,外派人员的津贴,视派驻地对比新加坡的居住与工作环境,生活设施及消费水平而有所不同。以90年代派驻中国大陆为例,一些企业给外派人员的苦差津贴(hardship allowance),大约是基本薪水的三分之一。

当年企业多数选派华校毕业生赴华,一来语言的方便,二来大陆不是英校生外派的首选。我在90年代的上海和北京,也曾遇上念英校的新加坡人,佩服他们能在讲普通话的大陆,自在地工作和生活。远赴海外工作,有家庭者要嘛举家北迁,把孩子送进当地的国际学校,让随行的妻子全职顾家;要嘛丈夫只身履新,半年或一年回来一趟。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