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说:分享故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领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阻绝了上党(今山西长治)通往韩首都的道路,上党守吏冯亭和人民商量,决定归附赵国。赵平原君得到消息,认为平白获得一郡没什么不好,于是接收上党成为属地。

但这一来激怒了秦,转而攻打赵。秦国将军白起,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大败赵军,坑杀赵投降士卒四十万人,国都邯郸(位于河北最南端)几乎不保。

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虞卿传》文后,以这段历史事件来评论平原君,说:“平原君是个文采风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浅,不能看透整个局面。”因为贪图上党,使得赵国几乎亡国,就像俗话说的:“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就是用来形容人受利欲迷惑,使得理智昏乱。

·火坑

欲望多的人,常常会陷入“利令智昏”的困境,心理状态就是:常在所求不得的痛苦中,亦或得到了,又怕失去它的恐惧;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满足了一项欲望,又会滋生另一样出来。

再分享故事:印度的阿育王是护持佛法的大功德主。他有个弟弟修行得道,阿育王欢喜,希望弟弟能长住皇宫,接受他的供养。但弟弟认为:“世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是禅者的障碍,必须减免、去除,内心才能拥有真正的宁静。弟弟认为,依傍林野,少欲清心,自在如水中鱼、空中鸟,为何要把自己再推进世间的泥沼呢?住在寂静的林野,自在来去,无我、无我所,随意所住,无有障碍,为何还要再戴上五欲的锁链?甚至终日与万籁同呼吸,与山色共眠起,以禅悦为食,滋养性命。如今如果要高卧锦绣珠玉大床,可知一席蒲团,含纳山河大地,日月星光。弟弟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已从火汤炉炭的痛苦里脱身而出,怎可能再重入火坑呢?”阿育王听了弟弟一番的剖白,也就不再坚持己意。

·起舞

这些年来,由于社会讲求道德的声音低落、价值观念的偏差,导致乱象丛生,新闻报道所见,上下、同侪、群我等伦理人际关系失序,而其中又以利令智昏的例子居多。

现代社会大多以利为导向,养成利益薰心、贪求欲望的习气。而我们可以做的是,想想“见利不求争分,利争分则痴心妄动”的道理:假如对世间不望益我,对得失不希不求,我们就不会患得患失,随着世间纷扰起舞。

相较于修道人,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无欲无望,然而做到少欲是可以的,我们可以对外在的五欲六尘少起贪爱心,甚至要去除对于“我”的执着;所谓“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我们要的自在,物质是不能满足的啊!

由《新明日报》出版的《星云大师点智慧13》以及《点智慧漫画7》已经面市,读者可到各大书局购买。售价是每本$13(包含消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