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由新山年轻人所编写的《新新关系》出版,解读新加坡和新山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不少新加坡读者的反响。

封面小标题写着:没有了新山,新加坡还是新加坡;但没有了新加坡,新山还能寻回自我吗?书里流露出新山人对身份及未来的焦虑,现在重读,这依旧是一本能刺激我们思考的好书,里面提到的新山人才外流的问题,“新新双方存在不过是交易关系,而且是极廉价的交易。”的观察(安焕然教授语),包括对新加坡人的刻画,一点也不过时。

因地理和历史因素,两岸之间,人口流动及往来频密,但有没有进行更深度的交流,我是心存疑问的。很可惜,当时新加坡文化人并没有借助这苗头,书写我们如何看待新山,新山对我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