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住在政府组屋,组屋之间是一大片草地,也是我们玩乐的天堂。后来草地改成停车场,虽然那时进出的车子不算很多,不过常要小心避开汽车,玩起来也就没那么尽兴了。
上了小学除了做功课,也开始帮忙做纸花赚活,下楼玩耍的时间大大减少了。记得当时每隔约两周,就有一辆小货车开到停车场。女司机把车停在一个角落,打开车尾,拉出桌面,就开始摆摊叫卖了。扬声器传来的是福建话的叫卖声,“脑耗油”“脑耗油”的。那时还不识福建话,真的是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东东。听久了就知道大概是跌打祛风药油之类,也兼有“脑耗”食品。管停车场的“凤飞飞姐姐”倒非常讲人情,除非是有督工在场,否则她都闭一只眼让女司机一直在那边“脑耗”,有时还会过去跟司机寒暄几句呢。
一直都没有去追究什么是“脑耗”,后来才偶然知道原来她卖的是“豆蔻油”。豆蔻是东南亚特产植物,从16世纪就是西方殖民列强不惜为它杀人和战争的名贵香料。乌节路在殖民初期就到处是豆蔻园,后来因虫害全数被灭绝。现在要看豆蔻树,就要去福康宁山的香料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