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研究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龙堂的关系,追寻捐款人林萃龙医生的脚步来到槟城,做游客时是十年间两次的旅游,如今成了半年两次的访客。对于槟城的兴趣日渐增长,不仅是要探寻另一个林氏家族的迁移,也意识到这里留存的史迹是狮城过往的参照。
除了关注槟城古迹建筑的历史与再利用,深感兴趣的还有华人祭祀与墓葬文化。在新加坡,武吉布朗坟场是最常被讨论的华人墓群,槟城则保留众多华人墓园,除了各方言群地缘组织开辟的“公塚”,例如,福建联合公塚、广东暨汀州会馆公塚等,还有一类是由血缘地缘双重组织所开辟的“家塚”,因亲密的世系传承和累积的世代财富,这些机构有意愿也有能力为族人提供丧葬福利。
在槟城探访的第一处墓园是谢石塘家塚,起因是拜访林萃龙医生的幼子拿督斯里林苍吉时,他想要了解外祖父谢琦意的生平,家中留存的记录极少,但他知道坟墓所在地点。在缺乏文献的情况下,墓碑记录可以提供墓主家庭的基本信息,在黄木锦建筑师的带领下,前往谢石塘家塚寻访谢琦意墓。令人意外的是,在圣方济各书院接受英文教育的谢琦意,留下珍贵的华文墓志铭,记录家族三代人的事迹与墓葬地点,引发我对槟城谢氏源流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