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第一次看到“胡笳十八拍”时,还赶紧去查证是草字头的“茄”还是竹字头的“笳”。因为感觉上“胡茄”和“十八拍”比较合拍,像一道美食(一笑)。查证后才自知孤陋寡闻,笳是一种乐器,胡笳就是由胡人(匈奴族)传入中原的。而“十八拍”是指有十八个段落的古代文体。《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相传是由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所作。
背《三字经》时就有: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后汉书》记载了蔡文姬博学有才,精通音律。一次爸爸蔡邕弹琴时断了一弦,她在房里就听出了是第二弦。蔡邕觉得那是巧合再试她,她也听出是第四条弦断了,传为佳话。
朋友说他曾去过西安市蓝田县的蔡文姬纪念馆,馆里介绍了蔡文姬生平事迹,馆前方还有一个林木围绕的蔡文姬高墓。蔡文姬名琰,是东汉末年的女诗人、文学家,她精通音律、善辨琴、会书法。留存的著作有《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