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其马,最早印象属于珍珠坊,有个小摊子摆卖咸煎饼、火箭煎、白糖糕和萨其马,那时候的珍珠坊还很广东,摊主说广东话,小孩世界小,认定那些都是广东甜点,至今这些名称我还是习惯用粤语发音。家里大人偶尔挑两三件,却没买过萨其马,或许种下了好奇。

后来真的没放过萨其马,很甜,酥松绵软,稍粘牙,和其他咸甜糕饼口感不同。超市或其他摊位虽有包装精美的,经过牛车水时我还是会去找那个只卖萨其马的小摊子。得闲的话,买杯传统咖啡,坐在摊位前看摊主表演,准备面团,切成短面条状,入热油锅炸,面条酥脆蓬松,捞起沥油,浇上糖浆,搅拌均匀,置入方形模具,压扁压平,切成方块。一人手工包办,现做现卖,也许是本地硕果仅存的。招牌写着“刹骑马”,到底什么意思?

超市的萨其马,有产自广东、厦门、台湾、潮州的。听来自中国东北的朋友说,小时候也吃萨其马,是很普遍的甜食,更好奇了。一查资料,原来它是满人食品,随清军入关,在北京流行起来。光绪年间的《燕京岁时记》写道:“萨其马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甜味中原来含有遥远的烟火味,跋山涉水,走过漫漫长路。后来传遍各地,称沙琪玛、萨其玛等等,广东人叫它“马仔”,天南地北各取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