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有一出《三家店》,又叫《男起解》。这里说的三家店,是三家餐馆。
有一年和仰章去意大利旅游,在米兰住的酒店距离藏有《最后的晚餐》的圣玛丽亚感恩教堂仅一箭之遥。去的时候,因为是淡季,轻松预约到第二天上午第一批的参观时间。《最后的晚餐》解决不了一日三餐,幸运的是,旅店隔壁就有一家小店Fizz Bar,老板人很朴实,长得像某部意大利电影里的钟表匠,一看就是一家良店。主打的意大利三明治帕尼诺(panino)非常美味,面包夹上奶酪、火腿片、蔬菜,简简单单,趁热吃,可口极了,我这个不怎么喜欢三明治的人,居然乐此不疲,仰章也很喜欢这家的三明治和咖啡。我们逗留米兰三天,在Fizz Bar吃了三餐,还学着本地人喝了一杯Aperol Spritz。想到米兰,我就会想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在Fizz Bar的三餐。
开在宏茂桥5道组屋里的“上海人家”,由一对上海夫妇经营,这对夫妇也不是厨师出身,所以这里没有什么大菜,只有普普通通的几样上海家常菜和点心,譬如茭白炒肉丝、韭黄炒鸡蛋、上海醉鸡、清炒豆苗、椒盐排条,还有就是招牌生煎包、小馄饨、上海春卷、酒酿丸子、南瓜饼。别小瞧这些,你现在去上海,未必能吃到这么正宗的上海老滋味。这对夫妇凭自己的手艺和勤劳,把儿子培养成国立大学的毕业生,儿子也争气,原本学的专业不如意,就自学IT,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老板夫妇说起儿子和孙女,滔滔不绝,充满自豪。疫情这几年,我把上海人家给忘了,一直没去。几个月前,友人约我和几位朋友去上海人家,“激活”了我的记忆,最近倒是又常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