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外挂起老式灯笼,五彩玻璃纸扎起的金鱼蝴蝶兔子,在半天高的顶端焕发华彩——几疑是回到旧时光,虽然明知道不可能。而且记忆里的中秋灯笼,分明是更精致更美丽:一盏是金龙,游龙身躯以长杖撑起,可插在阳台门首,蜡烛点起,灯影明煌,光影辉映下,金粉须鳞,当年的我,看得都痴了;阳台栏杆,灯火通明,洋灰地里花影晃动,楼下亦有提灯人们,一路火光如浮动明珠,黑夜中光艳得异样……时间过去了,不时偶忆片段,对照世事,怅惘不已。
听老人言,旧日街上有太阳公庙,内有供奉太阴娘娘,信众顺便也上香礼拜——近中秋,庙有扶乩童身,择日附身,可邀一般善男信女牵手闭目,随之神游天外,逛到蓬莱仙境去。曾有一少年,久久未醒,要施法贴符,才魂归肉身。问其去处,说是云雾缭绕,仙花灿烂,飞檐宫殿,笙乐不断。直说不回来就好了,在场的人都笑起来:都去了神仙的住处,下一次游月宫好了,效仿唐明皇。家里阿姨说,她小时候兴中秋办月光会,祭拜月华——拜月华,这旧时词语,久未听人用了。读旧书文言,不知其实所谓旧文言,都活在老方言里,然后时代更迭,悄悄地死了。
像唐明皇游月宫不过摘自月唐演义,大概读的人也少了。老绣像印本封面,碧蓝天色,皇帝华盖御车,旁边云朵流动,抬头看,一轮明月里宫殿梯阶,似乎近在眼前。而我从来对于皇帝事迹不感兴趣,什么天命所在,躺睡在榻上,转眼变作一条金龙。只有嫦娥奔月,我因为一个婉妙古装仙女,而眷顾其人其事,迷恋至今——有时不过是一个茶盏的绘图,祥云围绕的广寒宫,仙子飞天飘带,举袖低眉……也就端详个许久。譬如吴光宇画的嫦娥,羽裳坎肩,手抱玉兔,俯瞰红尘。一小张明信片,也惦记到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