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者跌坐地上,咖啡店杂菜饭摊前,地上一盘倒翻的饭菜,几个人七手八脚扶他起身。他住我们这座组屋,一天上下两三次,有时咖啡店闲坐,有时加入安哥们的聊天群。原来是聚在店里高谈阔论,咖啡店易主装修,他们“自动”移到对面健身角落,搬来椅子自成聊天喝酒天地。旁边灯柱下有张小矮桌,摆两个像年画里的娃娃瓷像,桌上供花,桌后木箱里蹲着一只陶瓷狗,实在看不出这是什么名堂。

我老爱把鼻子伸到这些事不关己的地方。三座组屋拼成的小邻区,商店不时更迭。有一家意式咖啡屋,网上小有名气,专来“朝圣”的顾客不少。它隔壁的半间店做的是批发南洋咖啡粉生意,毫无装修,原生模样,新咖啡屋是老店焕发出的新枝。老店最近也时尚了,换了新柜台新灯光新玻璃门,亮堂堂的。

附近公寓落成加速这里的改变。古早味美发店继续给安娣洗头吹头。来了小西餐店卖英式炸鱼薯条、烤鸡、炖牛尾,价位不低。小型平价超市装修起来,陈设讲究许多。邻里风味面包店开张时门可罗雀,几个月苦撑终于建立起客群。最意外的是日本富士山和牛肉专卖店也来此落户。榴梿快闪店一年只营业三两个月。迷你超市铁闸贴上通告,“谢谢大家多年的支持,安娣退休去了。”几个星期后搬进来印族食品杂货小店。老气横秋的邻区开始朝气蓬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