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

章星虹:追问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2023年美国普利策奖(The Pulitzer Prizes)的“新闻特写”页面。(普利策奖官方网站截图)
2023年美国普利策奖(The Pulitzer Prizes)的“新闻特写”页面。(普利策奖官方网站截图)

字体大小:

45岁的苏娜·卡拉贝年轻时从土耳其移民美国,在西部城市丹佛驾驶公共巴士也有近10年了。在过去两三年里,苏娜从早上打开车门那一刻起便绷紧神经,眼睛不时瞄着后视镜,随时准备应付突如其来的危机——自疫情暴发以来,丹佛市的流浪者增加了50%,各种暴力犯罪率飙升,公共巴士也渐成为吸毒者、精神病患和暴力分子的“流动避难所” ……

罗丝·奥布雷克在菲律宾时是一名中学教师。近些年美国的“教师荒”不断升级,西南部各州的学校很难“抢”到合格老师,罗丝就是被应急聘来的外籍教师之一。31岁的她对能到美国任教兴奋莫名,可抵达不久就发现“一切跟想象的不一样”——失控的课室堪比“侏罗纪公园”,学生们各显奇招要冲出围栏,可他们中仅有不到20%的人在英语或数学方面过关,超过一半的人学业表现要比标准要求低好几年……

今年的普利策奖(The Pulitzer Prizes)在5月公布,其中“新闻特写”(feature writing)奖项的得主是《华盛顿邮报》专职撰稿人伊莱·萨斯洛(Eli Saslow),苏娜和罗丝的故事就是伊莱笔下的两则故事。这些故事围绕着不同城市里的一线工作人员如巴士司机、学校老师、医院护士展开,当城市挣扎着摆脱疫情影响,他们竭尽所能地“力挽狂澜”,然而个人力量无法回天,最终落到了筋疲力尽、伤悴灰心的境地。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