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虽是符号,但偏偏沾着刷不去的文化蒜味,因此和品味牢牢挂了钩。都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真英雄顶天立地,君子坦荡荡,于是名姓便被拉拔到做人的道德高度。扬名立万本无可厚非,但古今中外,仍有隐姓埋名的选择。埋名,有时是形势使然。比如战乱的社会,地下政治活动频仍,谍情紧张,为掩护身份,更名改姓,如更衣换服。反正在那当下,名字因任务需要而变,有安全掩护的心思。

​  名字,是一个不错的社会学研究课题。除了政治风云的牵引,名字也因其他因素而形成时潮。名字不光是符号,还连带着父母对子女一生命运的殷殷期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电影人把琼瑶小说一部部搬上银幕,华语观众为之如痴似醉,戏中人物的名字备受青睐,成了时人为子女取名的参考。那年代降世的金童玉女,大名迅速摆脱了阿莲阿花的乡土味,以雯、雨、雪、如、梦、依、若、晓、雁、寒等清纯且彰显女性特质的汉字,成了炙手可热的新名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