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便是群居动物,渴望归属感与社会认同。而且,以此来验证生命价值的大有人在。那么,如何满足被接纳和认可的渴望呢?方法就是努力获得别人的认同,越多越好。首先是寻求来自周遭人的赞许:亲友、师长、上司……然后是赢得社会上各种评价标准的肯定。伴随而来的是媒体采访报道宣传,最后是赢得世人艳羡的目光,如雷的掌声。这就是世人所谓的成功。

近日看了一部将数学方程计算融入厨艺的日剧。男主是考上东京大学却放弃前程,重新在烹调中寻找人生意义的数学天才。剧里,小小的K厨房里聚集了各怀绝技的年轻厨师。心高气傲的他们有个特别的人际习惯:只有在肯定了新人(男主)的厨艺后,才愿意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其中,有个倔强的年轻人说,当他在自己父亲的御亭里学厨时,父亲总是以“欸”称呼他,原因是父亲看不起他的厨艺。他也是在对男主的厨艺彻底服气之后,最后一个和男主交换姓名的人。当接过绣着红色K字的黑色制服时,成功跨行的男主喜出望外,如释重负,灿烂的笑容里有一份被接纳后的安心。这段剧情高度推崇了日本的匠人精神,也入木三分地植入了成功的最高指标: “人死留名,雁过留声”。

获得社会肯定的成功固然能带来各种令人羡慕的利益,但过程中必定有所牺牲。小则放弃舒适生活,忍受压力与各种不适;大则牺牲个人,放弃自我。成功也必换来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得与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著名的美国创新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曾在采访中被问及:“很多人想成为下一个埃隆·马斯克,你对这些人有什么建议?”他当时回答说:“我不确定有多少人真想成为我这样的人。老实说,我对自己的折磨绝对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