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曾勇闯上游,布局内容生产。道理很简单,因为不愿意做了世界第一的播放器,却要把大部分收入付给上游版权方,业界流传这两句话:平台做得再大,都是在给版权方打工。买内容来卖,顶多是版权贩子,还要看上游业主的脸色行事。平台想赚最多的钱,就要搞一条龙服务,这也是资本市场惯用的垄断策略。

“垄断”这个词不大好听,很多大公司就想出一系列替代词,比如“生态闭环”。自产自销,自编自导自演一定是最节省成本的。如果一首热歌,由我家出品,在我家的平台独家播放,甚至连下游演唱会主办权都是我家的,那当然是最完美的“生态闭环”,股价势必飞涨。

谷歌、阿里巴巴都曾试过“生态闭环”,结局都是亏损、裁员,甚至入不敷出、产品下架。抖音、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近期也大规模收缩游戏业务,还未上架的游戏项目将全部结束,裁撤相关人员,搞得游戏行业人心惶惶,因为其他大公司也很难短期接纳这么多被裁员工。影视、音乐、游戏等内容生产,为什么成了互联网公司的噩梦,相继败走?因为内容业务很特殊,两大先天要素:管理者个人风格、公司文化,如果不能与内容兼容,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