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器具物品,使用中发生大小故障,除了制造方面的短板,很多还涉及到本源的设计问题。
例子不胜枚举。从简单的说起:一瓶清凉油,瓶身细长,手指捏住它不容易,想要打开瓶盖,偏偏瓶盖表面还做得异常光滑,难以与手指(尤其手指若出汗微湿)产生摩擦力,锁紧的螺纹又具有超级咬合深度,两者相加,任你怎么使劲,盖子就是纹风不动;大部分茶壶水壶,陶制的瓷器的金属的,倒水的时候,壶嘴都会滴水淌水甚至溢流——没有考虑壶嘴∕壶口的形状以及它与壶内水位的平衡关系;半年前买了双“新式”拖鞋,鞋底设计成分块形状,增加了弹性和舒适度,但是,也因为鞋底不是整块厚实的一体,比较松软,走路时,拖鞋前部老是向下折弯,造成趔趄踉跄——鞋子的安全性被忽视了;某吸尘器,有功率大、噪声小和维护方便等优点,可是最基本的功课却没有做好,机体重心严重偏离中轴线,很不稳当,吸尘过程中随时随地会侧斜翻倒,没办法,干活时你得始终拎着它好几公斤重的机体,清洁几个房间,手臂累得酸疼;厨房里好几个锅子,同样的狼狈相,两边手提耳瓣不是碎裂,就是破损——它们是一般的塑胶材料,根本不耐高温;我家的煤气灶,开小火时,里圈和外圈同时火头变小,从烹调概念来看相当合理。可是女儿家的煤气灶,小火时只是外圈小,里圈照样火头旺,这样的喷嘴开关,肯定是从来不玩烧煮的宅人设计的,若是烘烤一个直径大一点的跑蛋之类,操作难度极大,弄得不好跑蛋的中间就焦糊了……
其实也有正面的例子。最近这次组屋厕所翻新,新安装的拉门,导轨槽开在顶上。这是一项小小的设计上的改良,拉门材质轻,单边导向足够了,以前的拉门是双边导向,底下的导向槽容易积水、存储垃圾,更容易绊脚;新买了一个双人床,横向宽度的空档中间添加了一排浮动支撑,整个床架非常安稳,之前那架老旧的大床,四个床脚稍嫌瘦弱,睡久了,床板中部向下凹陷,半夜翻身常引发刺人心脾的响声,某天受力不均干脆塌了一角,只得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