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先吃的年代,食物或许是我们最多的生活回味。打开手机相册一看,十之八九都是与吃相关的图片,不是食物,就是一桌人用餐的合照。平日也许没什么特别感觉,但在一些重要节庆如生日或过年,翻看那一道又一道的美食美图,都是一箩筐的岁月记录,满满的食光记忆。
吃,特别是吃美食,是过年的一大重要元素。亲友团聚,话题是牡丹,美食是绿叶。就算不在餐桌上,寒暄之余也少不了一罐又一罐的春节糕点,从肉干到凤梨酥到炸年糕,构成一年一年的春节食光记忆。
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忘不了的食光记忆,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很多时候我们到长辈家拜年,除了探望老人家,也兴奋着要尝一年一次熟悉的家乡菜。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家乡味,不会永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的离去一道一道淡然消失。当长辈不在了,味道也不见了。就算手艺得以流传,味道也会有些许出入,也许甜一点,也许咸一些,或迎合关心民生健康的政府呼吁,减盐减糖,甚至入口的嚼劲也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