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旅游,中国大陆人潮最火红的城市应该非很寒冷的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莫属。巧合地决定去这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地方其实只想去看看一年一度的冰雕,还有牡丹江市传说中童话世界里的雪蘑菇。至于雪地的酷寒,凭着几年前曾经在严寒而荒芜的芬兰北方,冰湖上颤抖着等待看北极光,自由行一人被六只哈士奇雪橇犬拖着,在摄氏零下20多度风雪中的山林里狂奔之后,已经对这个南方人抗寒心理素质有着显著的提升。
网上专家分享,就算在北方的原住民也会将寒冷的天气分成不同等级,来决定到底是穿什么装备出门。如果只是摄氏零下几度,一套羊毛底衣裤和羽绒外套和一般的鞋子就能抗寒。如果是摄氏零下20度,就要加一件保温衣,袜子要加厚。如果摄氏零下40度,就要动用专业装备,动物皮毛和雪靴,在户外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到半小时内。听说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角有个名叫“雅库茨克”(Yakutsk)的村庄,被称作世界上最冷城市,能达到摄氏零下70度可怕的低温。低于摄氏零下20度的气温,一不小心已经会被冻伤,尤其是手掌和耳朵回暖的时候,感觉是明显的刺痛,担心耳朵会被冻掉在地上,摄氏零下70度心里暗想都好可怕。
在中国黑龙江,天气再怎么冷,由于纬度不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不会出现极夜(Polar night),又称永夜的情景,也就是一整天24小时,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下的现象。在赤道长大的小孩,对太阳是又爱又恨,尤其恨其中午强烈的红外线和紫外线。但在寒冷的北方,对太阳只有爱,除了心理上极夜有可能引发季节性抑郁,对游客的我们来说,有阳光的白天和没有太阳的夜晚,温度可以相差10度,在又冷又暗又人烟稀少的户外,瑟瑟发抖的时候才能深深感受到“卖火柴的女孩”的苦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