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很迟,才尝到所谓的腊肠——记得应该是瓦煲鸡饭:揭开瓦煲盖子,饭香芬芳,鸡肉其实我不爱,只舀米饭来吃——沾染黑酱油之微甜,煲底带焦的,吃着,很是可口。偶尔咬到一两片腊肠,略带甜咸,和饭一起吃,还不错。之前还在上班时,早上会路过旧市区,布庄公司对面的小陋巷,黑黯黯的天色,天气微凉,有妇人设炉灶在侧,上有锅子,火光闪耀,她以铲子不停翻动,原来是在炒糯米饭呢。是否属于生炒,也不可而知。买来一试,即成主顾。糯米饭软硬适中,里头有干葱,佐以腊肠片、蛋丝,如今仍旧觉得是红尘好美食,后来知道了桂花肉。母亲买来桂花肉,切得薄薄的,加大蒜搁在饭锅里蒸,腊肠香气融进大蒜,蒜味也带进桂花肉里,非常下饭。母亲走了,也很少吃了。近来反而吃了芥菜饭,除了芥菜,里头也放了腊肠——肉稍微厚了,仿佛有点接近桂花肉,但其实是不像的。怀旧到一个阶段,连以前装腊味的铁盒子也变得时兴起来。北风腊味的四方型盒子,女明星艳丽的肖像对着艳阳天,丁皓、李菁、何莉莉......更久一点的,有人则不明所以了。家里有一小个铁盒,上印正栈腊味专家字样,里头的仕女图很50年代风格,一络发斜掠一边,另一边挂大耳环。窄腰,是俗话说的黄蜂腰,秋波浅笑,不是最美丽的动物,还是哪一个呢?但因年代久远,铁盒锈痕斑驳,背景的蓝色逐渐似欲曙前的蓝黑天色,女星吊带礼服也有着处处褪色落漆,身后粉色桃红的花朵迎风绽开,她的容貌冶艳,虽有三分龙翔凤舞喷火女郎的主角架势,却隐隐有几分不是她。

悬疑的猜谜过程就要开始。会不会是谢家骅?当年的上海小姐,海派气息。50年代她亦有五凤翻飞的发型,唇是樱唇,嫣然一笑也是紧闭着的,两颊丰满——演过历史上的名女人杨贵妃,半裸着,头半仰,眉毛太过柳叶眉,月牙眼上的睫毛太瞩目,樱唇也很是红润丰厚,活生生的一个艳女子。谢家骅也演过妲己,她的装束是一个娇艳的丫头造型,丫角麻花髻,不露齿的微笑,丰颊满光华,润泽得像是养尊处优的姨太太。这些大观公司出品的局部彩色电影,几乎看不到了。谢家骅的光影或许也有值得一观之处,可是她的人生际遇落在生死簿里,大概不只命薄桃花,甚至留在死于非命一栏也不为过。我再看铁盒女主,逐渐的,不该是她,有几分酷似,也就打住,不予追查。

腊味铁盒女子更有梅绮的味道——可是那个衣装,发型,有此可能吗?梅的艳丽不是开玩笑的,绝对隔着时代的浩浩渺渺也照样是咄咄逼人的。紫罗莲的华山圣母端庄大方,梅绮她的灵芝仙姑艳绝,大概少年沉香也会感到她的女性化的柔情。梅绮的狐仙奇缘,本来是五彩电影,如今看到的是黯淡黑白片,可依旧难以抵挡她的娇媚魅丽:她不是狐仙,谁是狐仙?怯生生带点嗲气,扶着桃树,暗送风情。修炼几百年,仿佛不为仙班正果,而是为了贪欢的风月情浓。可是她的前半生某个浩劫提起的人不少,后半生以为是好收场的,结果反高潮:如今回忆录提起吉隆坡半山芭为食街尾某教会,就有梅绮不绝如缕的宗教轶事。有关她舌战各界神明代理人的插曲,到如今还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