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异地读大学时,宿舍里遇到的第一个室友麦克,是美国阿拉斯加人。从他的体型就能联想到那个方位应有的北极熊,宿舍里的双人床,他居然选择了上层,夜晚时分的每次转身,都是下层的山摇地动。幸好只做了室友一个学期就搬离宿舍,各自在外组团租房子,不过大家还在同一个学系,有些选科还是会遇到,尤其是会计这科,是他的弱项我的强项,抄作业变成必不可少的指定动作。

麦克的学生生活在在当时的穷学生眼里算是非常宽裕,除了上学期间不必兼职,家里配给他一辆新车,宿舍租的是共管公寓,父母在离学校几十公里外的郊外还买了一套度假屋让他放松。这套度假屋有一个可以烤火的露台,一边看雾气缭绕的山脉,另一边看远方被无尽海洋包围的小岛,苍穹里等待归巢的飞鸟随红霞飞过。那时心想,以后有了经济能力,一定要给自己买一间如此这般漂亮的度假屋犒赏自己,听听风,看看海。

在新加坡买了组屋不久,被欧资公司邀请到香港上班。那时候香港的经济蓬勃,工作条件很优厚,薪高粮准,很容易就存到了一笔多余的资金。一天在购物中心见到有摊档推销吉隆坡的公寓,本来两人进去只为了解,结果走出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份购房合同,是脑袋发热的典型冲动购物。幸好发展商有良心,三房两厅的房子质量还不错,房子一直出租,自己从来没有在房子里住过一天。之后马币不停的下跌,房子的价格也随着时间和四周的供应量而贬值。到打折出售的那一天,这房子充其量只能算是房产投资,不能算是度假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