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热词绝对是泰勒丝(Taylor Swift)。让我注意到她的不是音乐,而是与她有关的新闻。去年,有中学生因想看天后的演唱会而向教育部请愿,希望学校能放假一天。最近,邻近国家又因小岛捷足先登,取得本区域独家演唱会而扼腕。看来此女并非等闲之辈,演唱会也不只是一般的演唱会。
网络科普的结果果然让我吃惊。原来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疫情后出现报复性消费现象。现象之一便是泰勒丝演唱会爆红,大大刺激消费,拉抬经济;更被学界冠名为“泰勒丝经济学”(Swiftonomics),被视为观察后疫情时代消费行为的代表性现象。美国知名大学更开设讨论泰勒丝本身及泰勒丝现象的课程。
“霉霉”是中国歌迷称呼泰勒丝的昵称。原来,高1.8米、金发碧眼、长相貌比芭比娃娃的甜美女歌手每次冲击Billboard Hot100榜单冠军时,都会出现各种强敌,最后只能倒霉地屈居第二。时间久了,便被调侃为“霉霉”。但霉霉却挺励志的,屡败屡战,不断创新,不断重塑自我,如今登上世界巅峰,成为麦克杰逊、麦当娜之后的美国流行文化代表人物。她甚至青出于蓝,每到一处都掀起娱乐经济旋风,成为刺激消费的万灵丹。万众歌迷愿意秒杀票房,喜欢的是她才华洋溢的歌艺,满足的却是自己的情绪;商家看中的也是她身后的歌迷强大的消费力量,所谓泼天的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