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阅读报章的新闻,经常有报道关于诈骗的信息,而且都是利用高科技的方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诈骗过程,把受害者存放在银行的血汗钱转走到钱骡的户口,在差不多同时同步转账到国外。

利用高科技的方便进行诈骗不可能是单独一个人能完成的,肯定是一个集团,以分工协作方式进行,可以说高科技诈骗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链。诈骗的对象是在使用智能手机的人们,只要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如贪婪、怕输、恐惧等;只要是科技就会有漏洞甚至是后门让有心人有机可趁。有理由相信在诈骗集团中应该有心理学专家设计出为人性的弱点进行诱惑并逐步利用的流程,更有懂技术的工程师在测试利用漏洞后形成的机制,以下是总结分析后的三个案例。

首先是银行转账诈骗案,在重赏之下必有收获买通线人取得银行客户的资料包括客户手机号,利用保安几乎不设防的手机短信服务把一条短信发给银行客户,通知客户的银行信息因黑客攻击可能已外泄,请按提供的链接网址趕快登入查阅并修改,由于恐惧资料泄露,没有细心观察链接网址略有差异,按下了该网址,出现的网站与自己熟悉的银行网站一模一样,于是便输进登入账号/名及密码,这个假网站马上把这资料传到集团的域内或域外操作中心,中心的操作人员面对着二个屏幕,马上把第一个屏幕收到的账号/名及密码输入第二个屏幕,显示的是银行真实网银服务介面。银行系统马上发一次性验证码给客户的手机,客户也很快的输入,操作人员又马上把该验证码输入真实的银行网站,于是操作人员就完全掌控了该银行账户,马上进行网上转账给钱骡,钱骡收到资金后马上把收到的钱转去外国的银行,这时银行客户的显示屏出现了技术故障,暂时无法接通,就在这不到一分钟内,一宗利用网络科技漏洞及人性弱点的诈骗案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