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掀起另一网络热梗“班味”,用于形容上班族身上的疲惫气质,称不管原先多么开朗阳光的人,一旦开始上班,因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心境上的疲累等因素,都难逃散发“班味”这一铁律。班味有几项明显特征:精神压力大,体态和体质偏差,外貌走下坡路,甚至眼里暗淡无光,难怪有人说不工作便是最好的医美。
不工作是不是唯一解或最优解,我并不晓得,但“班味”和身心灵的外显关系,倒是让我想起了许久以前阅读过的一本书《水知道答案》。《水》记录了一位从事水研究多年的日本医学博士兼作家的实验结果。每一片雪花都拥有独特印记,博士受其启发,将水冻成冰,和助理通过各类音乐、字眼、语气等方式展开实验,试图了解同样的水在不同状态下是否会呈现不同的结晶,并对水结晶进行观察和记录。其中,他们将水注入玻璃瓶,在纸上分别写下“谢谢”“可爱”“混蛋”“笨蛋”等正负面字眼,把字面朝里贴在玻璃瓶上,竟发现“阅读”正面字眼的水呈现美丽盛放的结晶,反之形状凌乱而破碎。以此类推,上百幅风姿各异的水结晶照片便于2001年集结成册出版,引起不小的讨论。
《水》的科学真伪至今无定论,但值得思考的是:人体70%由水构成,如果人能在良好的环境下活得快乐、松弛,是否就如同水一般有所流动、有所生机,而身体也会自然而然地更健康呢?当代社会普遍倡导奋斗文化(hustle culture),不进则退,不得则亡。即便不是在“996”加班文化盛行的中国,“班味”也在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讨论,或许这不仅是一种颓废的自我调侃,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部分群体对于这种亚健康现象无力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