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开始,总有些同学常年霸占名列前茅的行列。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听老师讲课,考试后大家互相探底,他们总是说“很难,勉勉强强”。成绩一出来,这些说考得勉勉强强的同学,永远站在统计钟形曲线图的右边,其他的炮灰就只能往曲线图的左边靠。明显大家对“很难”的定义相差很远,一边是拿满分很难,另一边则是及格很难。
成绩优良的好处很多,除了在老师眼中是宠儿之外,还可以申请不同的奖励。有些奖励是打印精美的奖状,拿不到的虽然酸溜溜,但可以自我安慰含金量不高,羡慕之心咕噜一声还是可以一口吞下去。有些奖励则是白花花的奖金,是我们这些基层学生无法触及的天花板。后来看了社会学家拉萝(Annette Lareau)的研究,才了解到经济学和社会学里说的社会经济地位(SES),高级别和低级别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着巨大差距,一方是协力培养,另一方则是天生天养。
在心理学的学说里,一个人无论收到物质或非物质的奖励后,都会产生欢愉的荷尔蒙和神经传递素。这些欢愉的感觉除了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能增进自我的推动力,还能加强对其他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