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们有次到亲戚家作客,活动结束回家后许久,儿子突问:在亲戚家看到的LV包是真货吗?我说:应该是吧,姨婆喜欢这个牌子的包包呢。九岁的他明显对名牌包奢侈品有点认识。在与众多亲戚互动之余,他犀利的眼睛留意到了这个被搁置一旁的包包以及它泄露身份的图腾。弟弟很纳闷,为什么有人肯花数千元买一个手提包?他觉得很不可思议,久久不能解除心中的疑惑。
我尝试解释说,一个人愿意花多少钱在什么物件上和她/他的喜好和如何看待物件的价值有关。弟弟有段时间对跑车感兴趣,于是我说像是爱车族就会愿意砸百万元买部法拉利或布加迪呀。弟弟摇摇头,他觉得在有速限的新加坡马路上开跑车非常无聊。“我只对乐高版的跑车感兴趣。“他说。弟弟最近看中了一个要价几百元的乐高组装汽车。他精打细算一番后发现只要他每天把零用钱存起来,一年后就足够买他心怡的玩具,于是兴致勃勃地开展他的存钱大计。这个玩具对目前的他来时说是最有价值的物品了。
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有过对名牌产生好奇的时候。那大概是刚升上中学的年龄(弟弟比我早),我开始留意到周围同学朋友穿的运动鞋和书包的品牌。我很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双“名牌”运动鞋是Puma牌子的(也实在不算名牌)。当时学校为了制止同学之间互相炫耀,还规定学生不许带名牌包上学,否则会被学校没收。当时同学之间热烈讨论,哪些牌子的书包算名牌,甚至取笑训育主任不识货,专没收些算不上是名牌的书包,真正的名牌货反而都没被发现。在确定当时很受学生欢迎的Umbro牌子不会被没收后,我向母亲要求买这个牌子的书包,而且还要深紫色的(虽然我其实不喜欢紫色)。背书包时,我会特地把两条肩带放到最长,让背包悬挂在半腰,仿佛这才是最入流的背法。诸如此类的小细节对那时还在摸索自我个性的少年来说极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