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吕振端博士曾在黑板上,写下他在台湾一寺院看到的楹联:晨钟一击,警觉灵山方外客。暮鼓三通,唤醒苦海梦中人。

老师授业旁征博引,常超越课程纲领范围,引申出课文外多方面知识。他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和体会,对问题做不一样的解释,甚至可以接纳和一般标准答案大相庭径的结论。讲解诗词古文,尤其精细详尽,几乎逐句逐字,清楚说明其中的意境、结构和典故。老师教会我们,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犹如一幅动态的电影画面,眼看夕阳西风下,落寞的骑在瘦马上,那孤单的身影渐行渐远,不需要任何旁白,这画面已经道尽了“断肠人”的无奈和忧伤。“天净沙,秋思”写景喻情之精妙,经老师分析,终身受用。

老师曾要求学生用“母语方言”选择一首唐诗,在班上试着唸出来。不少同学没有办法直接用“文读”的方式完成任务,使用“口语”方言唸唐诗,难免突兀,引来哄堂大笑。更妙的是,老师为大家吟诵唐诗,要求全班答应他不可以回头看,然後走到课室後方贴墙站定,引吭吟唱;怎料刚一开嗓,走廊上课室窗外,立刻挤满了从其他班赶来的老师和同学,齐齐屏息聆听,待老师吟诵完毕,立时课室内外掌声不绝,老师则满脸通红,快步走到黑板前连说,上课上课。讲解戏剧剧本时,老师则会让同学们分演剧本里的角色,加深大家对课文的理解,也丰富了同学对话剧艺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