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病中突响微信,说她叫K,是“港制大学小国群”的一名学生,有事求教,央我加她为“朋友”。看名字,没印象;搜她朋友圈,确定没交集。于是回信问她可曾修过我的课?回曰:“老师的课太火了,一直没抢到!”

自打被阿欣拉进这个群以后,已经不止一次收到群中学生的“叩问”,其中九成半都是没抢到我课的“学生”。我在港制大学的八年,总共担有四个身份:首先是中国语言文化中心的老师,其次是借调到通识教育中心的兼任教师,其三是学生事务处的社堂总监,最后是艺术中心的兼任教师。我在份属本职的国文中心,所开的三门课都是必修课,班级和学生都是中心排好的。许是教学口碑还行吧,兼蒙领导抬爱,每个学期人数最多的班都碰巧落到我手上。

第一回借调到通识教育中心,我所开创的新课是中国现当代诗选读和诗歌创作,貌似口碑还行,原拟的借调一学期,遂变成长期的活儿了。这里的课都是通识选修课,学生必须在每学期开学前指定的时间内上网选课。因为不喜欢老是讲授重复的内容,我又开了一门新课:现代汉语修辞与流行音乐歌词创作。许是因为课程名称和内容都很新鲜吧,加上教学口碑也还行,上网选课于是变成了上网“抢”课!据说:开放选课的几分钟内,50个名额全被一抢而空!这两门课轮流开了两回后,因为有好些学生的通识选修学分不足,但又不想选修其他教授的课,我乃向学校申请新开了台湾现当代诗选读和诗歌创作1/2这两门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