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还没颠覆人们生活的年代,平民百姓家中少有电话。住在郊区,打一通电话得走一段远路,来到公共电话跟前,电话经常积劳成疾,不作为,大煞风景。至于长途电话,既不便又昂贵,凡人担不起,鸿雁传书自然成了实惠的选择,“交笔友”这码事便应运而生。

笔友一词,听着就有点档次——纸与笔,毕竟蘸着千年文明雨露,第一时间便让孤独的少年心填满安全感。那个年代,很少听说交笔友而被诈骗的丑事。许是书信递送缓慢,信息操作无法电光石火般快速,一旦出了状况还有时间转圜,不似当今网络助纣为虐,秒杀便叫市井小民跌落陷阱。

谈笔友,人们习惯与男女情事挂钩,仿佛提笔交谊,动机只能是泡妞沟女。其实结交异性笔友并无不妥,无须咬定鸳鸯配对。英美有对男女,16岁便结成笔友,互通音信一甲子,方才晤面,你说他们的交往是否裹着儿女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