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年前接触过《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印象仅止于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却无法认同“死如秋叶之静美”。原因不外是那时候还年轻,母亲刚过世没几年,对死亡无限悲痛,对生活没有太多深刻的体会。如今到了老爸离世的年岁,想起了他,也想起了与他相约星期二的点点滴滴。
老爸南来前在海南岛是乡村校长兼老师,来南洋后也许普通话的乡音太重无法继续执教,转而成为酒吧里的调酒师。那年头来酒吧买醉的多是路经新加坡要转往越南打仗的美国士兵,据说对战争的存活充满质疑,给的小费都不少,因此笔者的家境在当时还算过得去。
父亲星期二休假。自懂事以来,父亲休息日都会带着笔者出游。记忆最多的片段是三马路茶水摊前父亲与他朋友围坐在大树下喝茶聊天的情景,然后黄昏时分牵着笔者走到政府大厦前看足球赛,看完球赛越过马路到另一端的伊丽莎白大道(五丛树脚)看海吹风。印象中堤岸边好像有一些大石头,潮水打在石头上的声响是至今回忆里最鲜明的环节;盯着听着,似乎就这样开始有了对时空和人世的一些模糊感念,有点哀伤,有点淡淡的愁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