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时,总觉得要尽力而为,拿出100%不够,超支120%不在话下,有时高峰期达到200%更甚。那种感觉就好比就算没有人推着你走,你却还是觉得应该要再往前一把,不进则退。一次在一大项目中忙得连轴转,既没吃好也没睡饱,节骨眼上突然一下子崩溃哽咽,眼泪不受控制齐刷刷流下来,稍息后才恢复能量。事后与老板谈话恍然,量力而为不是懦弱的表现,适时求助也不可耻,无须自责认为自己不够好。有余力也可以多付出,但透支逞能并不是负责任的行为。懂得妥善安排资源,团队协作,才是明智之举。
曾和好友讨论此事,很多时候要跨过的或许是自己设下的坎,孰轻孰重,孰对孰错,其实心里有数。另一次,一小老板问我:“Are you happy with it?”当时心里咯噔一下,狐疑这不是先前通过了吗?却还是里里外外再审核一遍,提出一些修改想法,确实有了质的提升。后来项目结束聊起这件事,小老板说她当时还没细看文件,只是觉得我应该会有所要求才那般提问。我想,其实很多时候自己心里有一把尺,若无愧于那把尺子的衡量标准,就不会偏离正轨吧。
正式踏入职场的第六年,所需担任的角色有更明显的转变,除了做好分内事,也多了指导后辈的职责。很多时候会质疑自己能否胜任,还在学习排解焦虑和内耗。但很多事没有尽善尽美也很难万无一失,只能依靠那些过往的累积和那多一点的经验,尽量看得更远,除了顾及眼前也同步思考之后几步,更有余地去规划和应对突发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