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天猛公艺术基金会,是去参加“天猛公中元节”。搭巴士到怡丰城对面的车站下车,前行几步向左拐,走了没几步人行道便消失了,只剩两侧浓郁的树林相伴,虽然有点小坡度,但并不难走,这条天猛公路走到底不过10分钟,先是看到右手边的一栋老洋房,再往上走几步是另一栋,再走一小段路豁然开朗,左侧一排鸡蛋花树,修建整齐的绿草坡融入树林,道路尽头矗立着第三栋老洋房,那便是山上的天猛公。

那次去参加活动是因为对于华人墓葬祭祀文化的兴趣。第一次去就喜欢上这个场所,英国殖民时代的老洋房处处可见华族文化元素,原来的房间得以保留作为展厅,虽然面积有限,却有着百年老宅独有的韵味。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室外的石雕,大多是被遗弃的墓构件,这些精美的石雕在这里找到安身之处,看着它们重归乐土的喜悦,成就别样的景观。来参观的人潮英语华语掺掺,间中穿梭着时尚青年男女,恍惚间不知身在何处。

两周前又去了天猛公艺术基金会,是因为他们与早报合办的敦煌石窟寺讲座,由在美国纽约大学任教的美术史教授沈雪曼主讲,一看到讲座宣传立马报名,生怕错失良机。大雨后降温的天气适合上山,老洋房外的草地上搭起白色大棚,讲台上摆着电视屏幕与座椅,观众席已经坐满,所幸一侧增加了些座椅,迟来的鸟儿是有好处的,坐在侧面有大风扇加持,吹散人体蒸腾的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