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文冬才知道,不是所有的榴梿都是从树上掉在地上后再捡起来的,至少在文冬的山上有一个榴梿园就给榴梿都绑了绳子,掉了,就给绳子挂在树上。
上个星期三在吉隆坡晃荡了一天后,隔天就离开市区到玛拉瓦蒂(Malawati)山看炮台与灯塔,在瓜拉雪兰莪乘船到“天空之镜”看海天一色,到“渔米之乡”适耕庄参观米厂,晚餐后再乘船看萤火虫和蓝眼泪。玛拉瓦蒂山和适耕庄我是去过的,不过那是36年前的事了,马拉瓦蒂山多了一条铺上沥青混凝土的路,91米高的山像公园多过像座山了。适耕庄的稻田还在,刚收割,光秃秃的,有些肃穆,有些凄凉。那年我们“蚂蚁爬山队”的队长嘉添说,适耕庄的泥鳅是人间美味,鱼肉细嫩润滑,错过可惜,于是一行人就来到适耕庄大快朵颐。那年适耕庄的稻草正绿,风拂过稻田,阳光下就掀起了一波波的绿浪。“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回吉隆坡途中,伙伴们唱着《朋友》,车窗外的天空很灰,想起了那些已经好久没有消息的爬山队队友们,往事如烟。
巴士停在榴梿园山脚下的添油站,让我们换成四轮驱动车上山。上山的黄泥路很陡,坡度大,坑坑洞洞,路很窄,车子一边紧贴着山壁,另一边就在百丈山崖的边缘,猝不及防时就给你来个270度的转弯……但是这一路上的惊吓都是值得的,因为山上除了有让你吃得欲罢不能的猫山王榴梿外,还可以见证原本不结果的榴梿树在用了“白世音创新农业光科技”硏发的㕑余有机堆肥后,半年就结出累累的果实,3公顷的地可以产出4公吨的榴梿。但是园主经营的理念不仅是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她也希望能保护水土,减少化肥和农药造成的水源污染,增强土壤的良性循环,降低种植对大自然的破坏。然而堆肥还没普及,更多农民考虑的是怎样更快赚到更多的钱。
